各院(部):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组织和实施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规格和质量。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进一步深化内涵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将2019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意见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 2号)、《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辽教发〔2019〕10号)、《bet(中国)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bet(中国)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体现转型发展,继续深化“一体两翼、三元共育、四个对接、五进五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互联网+外语+外贸”专业特色,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要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培养,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起草阶段
2019年4月18日—2019年5月14日,由各院(部)组织各专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进行2019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第二阶段:院(部)审核阶段
2019年5月15日—2019年5月24日,由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学院学术委员会对论证通过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核;各开课院(部)学术委员会对拟新增或撤销的通识教育选修课进行论证、审核。
第三阶段:校教学委员会审议阶段
2019年5月25日—2019年6月17日,由校教学委员会对审核通过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议。
第四阶段:校学术委员会审定阶段
2019年6月18日—2019年6月29日,由校学术委员会对审议通过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定。
第五阶段:发布与录入阶段
2019年6月30日—2019年8月20日,由教务处对审定通过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汇编并组织录入系统。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院(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充分发挥各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职能和各院(部)学术委员会作用,增强校企协同育人力度,理清思路,责任到人,共同设计、论证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二)做好调查研究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各专业要积极学习人才培养相关制度和文件,充分调研行业需求、企业需求和岗位需求,比较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调查在校生、毕业生对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应用型人才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学校标准和专业标准,提炼专业核心应用能力。
(三)构建完整培养体系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形成知识、能力、素质等人才培养规格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形成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贯穿始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各个体系间要紧密联系、相互衔接、共同配合。
(四)突出专业特色
各专业应结合自身特点,深化“一二三四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创新课程内容,进一步凝练人才培养特色、课程设计特色和教学大纲特色,强化学生外语交流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互联网+外语+外贸”的专业特色。
(五)强调“1+X”证书要求
各专业培养方案中要强调“1+X”证书(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六)大力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
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做好整体设计,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七)全面深化大学外语课程改革
完善“C+M”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分层次、多模块”大学外语“三横三纵”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外语+专业,专业+外语”相结合,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八)完善大学生信息素养课程体系
进一步完善信息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普遍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丰富计算机选修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选择。各专业根据需要将信息类课程纳入专业选修范围,力求促进信息素养与专业(职业)素养的有机融合。
(九)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进一步优化“意识启蒙类-专业结合类-创业管理类-创业实践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全面打造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系列课程体系,完善意识启蒙类系列课程,重点建设专业结合类系列课程,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打造创业管理类系列课程,为已创业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类系列课程。优化创新创业课程理论与实践学分学时比例结构,加大创新创业课程实践占比,推进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践化。促进创新创业实践体系课程化,在第一课堂(课内)的基础上,深化第二课堂(课外)、第三课堂(校外)改革。
(十)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完善美育课程体系,单独设置美育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模块,设置修读学分不少于2学分,在开设以艺术鉴赏为主的课程基础上,增设艺术实践类、艺术史论类等课程。不断完善“课堂+课外+特色项目”课内外一体化的“一二三四五”体育课模式,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两大课程体系。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劳动理论教育,强化校内外劳动实践教育,实现劳动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结合。加强国防教育、生态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建设,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四、提交材料与提交要求
(一)提交材料
1.电子版材料
(1)附件1:XX专业2019年人才培养方案
(2)附件2:bet(中国)课程准入审批表—XX课程
(3)附件3:bet(中国)课程撤销审批表—XX课程
(4)XX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5)XX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议纪要
(6)XX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人才培养方案审议决议
(7)XX院(部)学术委员会-人才培养方案审议会议纪要
(8)XX院(部)学术委员会-人才培养方案审议决议
2.纸质版材料
(1)附件2:bet(中国)课程准入审批表—XX课程,一份。
(2)附件3:bet(中国)课程撤销审批表—XX课程,一份。
(3) XX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议纪要,一份。
(4)XX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人才培养方案审议决议,一份。
(5)XX院(部)学术委员会-人才培养方案审议会议纪要,一份。
(6)XX院(部)学术委员会-人才培养方案审议决议,一份。
(二)提交要求
1.各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各院(部)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审议决议需委员会主任签字、加盖院(部)公章。
2.各院(部)要严格执行课程准入与退出流程,新增课程须填写课程准入审批表,撤销课程须填写课程撤销审批表。
3.各院(部)于2019年5月24日前,将以上电子版材料1-6统一放在命名为“院(部)-2019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材料”的文件夹中,发送至教务处邮箱jiaowuchu3016@126.com,纸质版统一装档案袋(档案袋封面附内容目录)报送教务处。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孙晓梅
办公地点:主楼3016
电话:86203007(外线),8251(内线)
附件1:XX专业2019年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附件2:bet(中国)课程准入审批表—XX课程
附件3:bet(中国)课程撤销审批表—XX课程
教务处
2019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