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课程思政研究示范中心» 成果展示» 课程思政案例:传统文化课

课程思政案例:传统文化课


聚焦立德树人 坚定文化自信-----传统文化类课程课程思政建设


一、内容简介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文教研室立足团队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主渠道”、学科竞赛指导、校园文化建设,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中文教师课程思政研究和实践探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解决的教学问题及主要方法

(一)解决的教学问题

1.破除知识本位,培养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进行课程内容重构,提高课程内容深度,拓展课程内容广度。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坚持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将课程知识背后的“智慧与德性”显现出来,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积极贡献。

2.革除教师本体,落实OBE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突出“学生中心”,打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课堂,将课程思政内容与元素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体现立德树人思想。从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3个层面,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帮助学生树立个人品格、正确的职业观,强化学生的人文关怀。

(二)主要方法

1.立足团队建设,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依托我校辽宁省美育优秀教研团队和传统文化教学团队建设,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难点,通过课程思政集体教研、集体备课、集体学习,结合学生需求与认知特征集思广益、推敲论证;通过举行“课程思政”建设专项会,开展课程思政交流与示范,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和建设能力。20214月“学习强国”辽宁学习平台报道我校传统文化教学团队积极推进课程思政。2022年传统文化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获批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2.立足课程建设,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

中文教学团队着力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振文化自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课程,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开设了《中国神话与民族精神传承》《中国传统美学历程》《中国古典文学佳作赏析》《中国传统文化》《国文经典品读》等“中国系列”通识课程,形成传统文化类课程课程群。传统文化类课程相继获得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课程示范案例1项;获得辽宁省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微课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获得校级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微课大赛一等奖3项,说课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教学案例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课程思政大赛三等奖1项,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

3.立足课堂教学“主渠道”,强化课程思政内容与元素挖掘

以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为目标,立足课堂教学“主渠道”,狠抓课程内涵建设。深挖课程思政内容与元素,充分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和信息化学习平台,实现课程思政与现代教育技术深度融合,打造“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理论+实践”课程思政特色课程。《中国神话与民族精神传承》《影视鉴赏》《中国古典佳作赏析》《大学基础写作》等4门课程获批辽宁省一流课程,《中国传统美学历程》《大学语文》等两门课程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影视鉴赏》上线“学习强国”辽宁学习平台。

4.立足校园文化建设,夯实课程思政建设成果

中文教学团队通过开展通识教育经典阅读、外贸诗词大会、原创诗词朗诵会,以及学生社团指导等校园文化活动,丰富课外实践内容,创新课外实践形式,推动学生在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中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夯实课程思政建设成果。

5.立足学科竞赛指导,跃迁课内外课程思政

以学科竞赛为契机,将课堂教学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机互融,链接课内课外,协同联动推进课程思政。组织开展诗词原创大赛、主持人大赛、经典诵读大赛等赛事活动,指导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竞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近年来,中文教师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40余项,校级奖项30余项。2021年、2022年,教学团队教师获得学校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6人次。

三、特色及创新点

(一)主要特色

1.“思政+美育”特色初步彰显

中文教学团队潜心研究教育教学,打造了“思政+美育”特色课程,将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精神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育精髓通过课程徐徐展开,收获了双重教育效果。

2.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

依托“互联网+”,利用智慧教学工具,“线上+线下”互动有序开展,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3.“课内+课外”一体得以实现

中文教学团队将课堂从教室跃迁到实践活动现场,将传统美学素养延伸到实践活动、创新创业竞赛中,构建“课内+课外”一体“金课”,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阐释美、传播美,在生活的课堂上感知美、创造美。

(二)创新点

1.课程内容与传统文化精髓准确对接。

2.教学设计与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紧密关联。

3.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共同呈现。

四、应用及推广情况

(一)形成了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案例

通过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案例,辐射其他人文社科课程,全面提升学校人文社科类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助力“三全育人”。

(二)开展课程思政研究

依托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课程思政建设与教科研协同推进,互为补充,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凝练、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

(三)总结课程思政建设经验

通过平台宣传、会议交流、校际合作、参与相关联盟组织等渠道不断扩大课程影响,持续推广课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