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育人融思政 立德树人润无声
体育工作部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发掘课程思政理论教育资源,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构建体育课程思政体系。结合课程特点适时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道德规范等德育元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价值引领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体育工作部结合体育课程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家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价值引领贯穿课程教学始终,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疫情期间,以“抗疫先锋”为楷模,正视国内外现状,引导学生建立社会制度自信,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加强课程思政融入设计,全面提高课程建设。体育工作部落实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专项会议精神,结合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定期召开体育课程课程思政专项讨论会,明确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强调体育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明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举措和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并结合学校实际工作做出具体部署。课程教学团队两周开展一次课程思政专题培训,不断挖掘课程思政典型案例,通过多次集体教研完成了体育课程思政顶层设计方案,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统筹推进创新教育与课程思政工作的有机结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审核、教案评价全方位融入课程思政,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等各环节。
体育课程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果,相继获得校级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微课大赛一等奖1项,说课大赛三等奖1项,教学案例大赛三等奖1项,课程思政大赛三等奖1项,课程设计三等奖2项,课件二等奖1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1项。
强化课程思政资源开发,注重隐性能力培养。深挖课程思政内容与元素,充分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和信息化学习平台,实现课程思政与现代教育技术深度融合。线上教学平台课前导学,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前布置课外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教、学、赛、练”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通过2022年冬奥会、女足亚洲杯取得的成绩,帮助学生增加民族自豪感;通过太极拳的普及、传承、弘扬传统体育文化,形成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疫情期间,号召同学们每天单兵练习太极拳,以实际行动继承创新、发扬光大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团体操表演,让学生践行“运动,在每一天”体育文化理念;疫情期间,通过上传练习视频,激励学生坚持健身,鼓励学生带动家人一起居家健身,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使命感。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
课内外全方位融入课程思政,提高育人质量。以学科竞赛、运动会、校体育文化艺术节为契机,将课堂教学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机互融,推动学生在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中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夯实课程思政建设成果,链接课内课外,协同联动推进课程思政。组织开展国家、省、市、校等赛事活动,指导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竞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校体育社团,运动会千人团体操表演,拓宽了课程外延,近年来,体育工作部教师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15项,省级奖项40多项。2021年,教学团队4位教师获得学校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体育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教学各环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和认知能力,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