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校事业的发展汇聚了海内外一大批优秀青年加入教师队伍中,他们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突出,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培养青年教师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是摆在学校和基层教学组织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特别是对刚刚走上通识教育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如何上好通识教育课程任重而道远。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重在培养一个人的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其中,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定位人生发展方向和个人价值观的培育,这对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2年暑假期间,通识教育学院全体教师认真参与了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暑期教师研修。通过学习,广大教师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意识更加强烈。为了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人才培养能力,帮助青年教师履行好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识教育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以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为目标,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以教育教学实践为抓手,持续提升青年教师人才培养能力。
博学笃行,以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涵养青年教师师德师风
通识教育学院将“博学笃行,守正创新”作为教育理念,引导青年教师深入系统学习中国教育史,了解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董仲舒、韩愈、朱熹、王守仁、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等伟大先哲的教育思想,帮助青年教师树立唯物辩证的教育发展观,扩大教育知识眼界,激励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涵养师德师风,有效提高了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引领青年教师自觉投身教育报国的伟大实践。
交流互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青年教师培根铸魂能力
学院组织全体青年教师学习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课程《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资源,开展多个专题研讨,深入系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振青年教师文化自信,勇担立德树人使命,进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和研讨,青年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更加丰厚,作为人民教师的使命意识更加强烈,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新学期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自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勇于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

通识教育教师持续学习传统文化
守正创新,以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共享共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学院组织青年教师深入理解“传道、授业、解惑”深刻内涵,同时,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的优质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同时大力支持青年教师参与本校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课程《中国神话与民族精神传承》《百年旅顺》《高等数学及其应用》资源建设。开学以来,广大教师依托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全面实施翻转课堂,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切实提升了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通识教育学院三门课程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与时俱进,以课程思政推进青年教师传播人类文明新形态
学院组建起由思政、中文、数学、体育等学科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广大青年教师及其所在教学团队通过系统学习,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中。青年教师从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创新,设立了三阶目标体系,挖掘相关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统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形成合力,建设“大思政”课程体系久久为功,全方位推进通识教育课程思政,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高度融合。

通识教育学院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通识教育学院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课程资源,实现了教师学习、交流,共建教育的协同推进,切实增强了青年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提振了青年教师的文化自信,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人才培养能力,助推了通识教育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供稿/通识教育学院
初审/张翠萍
复审/张靖
终审/赵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