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bet(中国)建校以来,始终坚持贯彻“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管理与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把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全面实施学科专业带头人引培计划、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和管理人才队伍提升计划,培养了一支由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贴专家、省优秀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省优秀青年人才等组成的专业教师团队。
为发挥先进典型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6月23日起,党委宣传部推出【名师风采】栏目,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辽宁省心理教育名师:王云峰
王云峰,1971年生,学校心理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教授。工作22年来,她用扎实的学识和仁爱之心,辛勤耕耘在心理健康教育这片沃土上。她坚持“科学化、技术化、高效化”的工作理念,用爱心、智慧与精湛的心理技术,服务师生员工,培育阳光心灵,塑造美丽人格,积极转化学术成果,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发挥高校服务社会职能。
她带领的团队曾荣获辽宁省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团队,辽宁省总工会五一标兵岗、省直机关三八红旗集体、辽宁省教育系统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学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全国“心理学新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先进单位”;她本人荣获过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秀个人、辽宁省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多次荣获学校优秀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锐意改革、创新发展,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为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全面普及与立体覆盖,她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块,形成了“1+6+3”的健康教育选修课课程体系,让课堂教学成为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她的在线课程《揭开潜意识心理的奥秘》在学堂在线平台上线以来,共有5万多校内与校外的学习者受益,帮助了很多深受心理障碍折磨的学习者走出心理困境,在全国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学术影响;完善了校、院、班、寝室四级多维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与个人“四位一体”的危机预警机制,确保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的全员参与和全方位渗透。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精湛的心理技术服务师生
她热爱心理咨询工作,呵护每一个心灵。当学生产生心理危机时,她总是第一时间陪伴在他们身边。她不辞辛苦地为一些严重心理障碍学生提供系统的心理咨询服务,有的个案咨询达40多次,她用精湛的心理技术与真诚的爱,帮助他们完成性格的修复与矫正,实现了“心灵的蜕变与重生”。在她工作生涯的20多年里,接受过她心理帮助的学生达一万多人次,累计学时达20000多小时。 学生与家长为她送来了 “灵魂工程师,辛勤好园丁”、“博学友善,万分感激”的锦旗。


育人育心、诲人不倦,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她坚持“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理念,以心理社团为媒介,创设了以“心理文化节”“朋辈培训班”“心理成长小组”“公益项目”、“网络交流”为载体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平台。开发了“飓风营救室外素质拓展”“寝室文化建设沙盘活动”“校园心理情景剧”等精品社团活动项目,带领心理协会在校内校外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达上千场,累计培训人数5万多人次,心理社团多次被评为校级五星级社团,大学生心理社团成为塑造健康心理,培育人才的摇篮。

不辞辛苦、甘于奉献,以学术造诣服务社会
她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较高的专业造诣受到了同行专家和社会的认可。在2014年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年会上,她所做的学术报告《心理咨询师们的职业困境、出路与新机遇》,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教育专家的肯定与好评,并作为首篇文章发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作为辽宁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与心理危机专家,她通过学术报告、经验分享、专题培训,为辽宁省兄弟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她被旅顺口区教育局聘为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为旅顺口区30多所中小学提供师资队伍建设、社团活动、咨询督导与危机干预和家长培训等技术支持,共开展学术讲座与培训十几场,累计培训人数3000多人次。企业为她送来了“培训职工创新意服务社会展宏图”锦旗,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

“润物无声”的蜡烛,虽不像灯塔那样放射出巨大的光芒,也不像火炬那样有熊熊的火焰,但它却是用心血释放能量,为师生、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王云峰决心一辈子立足教育,愿把她毕生的精力奉献给她热爱的心理教育事业,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奉献关爱,润物无声,做一支照亮他人心灵的“红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