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应对“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活动的开展,信息管理学院化被动为主动,有效整合资源、优化教学设计、重构学习过程、多措并举确保教学质量。
强化教研、讲究方法。疫情当前,面对新形势,学院要求全体师生化被动为主动,做到“时空变换、质量永恒”。及时召开教学研讨会,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法,采用公共直播平台(QQ群课堂、腾讯课堂等)与专业级课程平台(大学慕课、雨课堂、超星等)相结合,打造“录播实操过程+直播实操难点+云上教与学互动”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团队成员分工协作,为学生理论知识学的懂、应用知识能操作提供“一站式”学习服务。

多维监控,线上不辍。探索质量保障O2O融合新模式,一是加强教研活动监控,确保教学计划彻底执行、教学大纲有效贯彻、教学方法针对性更强、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保证。二是加强学习过程监控,确保学习活动在“视线”下进行。通过随机时段的测试、讨论、提问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平台的数据分析了解学习行为,通过个性化作业与任务设计增强学习效果。三是重视实时反馈,学生工作者“下沉”到“课堂”了解学习情况,通过学生助教收集学生意见,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策略,并注重发挥班委会的作用,通过同侪互助的形式确保学习质量。

以生为本,线下业忙。开展“吸引优秀生源的措施问卷调查”,修订吸引优秀生源的措施和奖励办法,修订“三全育人”实施方案,有序推进专业和课程建设工作。

落实学校“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应用技能专项会”精神,“信息素养提升工程”按计划进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Python程序设计、三级网络技术线上辅导正常开展,为疫情期间学生的课余学习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教学发展与运行中心、资源保障中心等部门合作,已经完成JAVA应用开发、数据应用开发与服务(Python)“1+X”证书考试(中级)培训、测试等考务工作,为考试做好准备,为学生毕业求职创造条件。(信息管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