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发生以来,全校辅导员服务大局,情系学生,不畏艰难,他们坚持驻守学校,与学校同向同行,与学生同吃同住,以实际行动全方位开展学生思想引导、心理关怀、生活服务和学业指导,他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攻手,是学生管理的主力军,是学生成长的主心骨,是学生“抗疫”的守护人,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外国语学院辅导员徐晓莲
徐晓莲老师是外国语学院2021级学生辅导员,也是一个3岁宝宝的妈妈。当接到学校防控命令,她舍小家顾大家,逆风而行,选择封闭在校内与她热爱的学生们在一起,但每当听到电话那头孩子的喃喃细语:“妈妈,你快回来呀,妈妈,我想你了……”眼含泪花的她依旧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辅导员的使命担当,她用细心、暖心、爱心为学生筑牢战“疫”防线,与学生们在战“疫”中共同成长。她坚信,疫情终将过去,春天一定会到来!
外
国语学院辅导员王培宇
王培宇老师不仅是政治辅导员,他还担任着外国语学院的心理辅导员。为做好学生心理建设,他带领各班级心理委员扎实开展工作,筑牢学院心理健康保障防线。他带头做好学校心理普查工作,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做好动态跟踪;他积极参加教育部举办的高校疫情心理援助相关工作系列培训,广泛地向学生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他重点关注因疫情隔离的学生,主动开展谈心谈话,帮助同学们稳定情绪,舒缓心情,做好正向积极的心理引导。他是守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无名英雄。

艺术学院辅导员杜亚宁
杜亚宁老师是艺术学院唯一的一名辅导员,由于身份特殊,只要学生有事,她都义不容辞。正因为“唯一”属性,杜老师在疫情防控中身兼多职。她是数据员,为了准确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做到情况明、数据准,她常常加班加点,直到完成每一位学生防控信息排查、统计和上报工作。她是宣传员,负责学院新媒体建设,日常工作之余,她化身新媒体达人,视频剪辑、文案编辑、摄像摄影,忙得不可开交;他是知心姐姐,每天坚持走访学生宿舍,督促学生完成日常健康打卡,了解学生的衣食住行,帮助学生协调解决各种大小事。小杜虽小,但她神通广大,她在心中默默承诺:这个春天,和学生们一起见证!

社区管理与服务中心 孙宏超
孙宏超老师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中心的一名公寓辅导员。自疫情暴发后,学校将西区二号公寓作为学生隔离点,孙老师临危受命,担负起了隔离公寓的管理服务工作。隔离学生的管理与服务是学校防疫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危急时刻方显使命担当,防御物质准备、公寓消毒、学生每日健康监测、社区对接……年轻的孙老师做起事情来认认真真、井井有条。从学生返校至今,他已坚守了30余天,但他依然紧绷一根弦,没有放松一丝警惕,默默着守护着学生健康、校园平安。

面对“疫情”大考,学校学工战线的全体工作者每天都在奔波忙碌着,她(他)们中,既有前面提到的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父母、家人,选择去照顾更多“别人家的孩子”,也有索性把孩子带到学校,放到宿舍,转身走向学生,还有未结婚、将要结婚、妻子正在孕期的种种。他(她)们以朴素的初心,关键时刻不缺席的念头,危机面前勇于担当的态度,默默地诠释着立德树人。(学生事务部供稿)